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科研先锋>写作吧>详细内容

写作吧

习作单元:站在习作素养的高度为教学开辟新路径
以小语统编教材六上“习作单元”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04 19:03:22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 “习作单元”是新教材编写体例的一个创新,它集系统性、关联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为一体,在编排体例、板块设计和训练体系上都有了新的尝试和转型,只有站在发展习作素养的高度去进行课堂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适合学生语文能力生长的新路径。

【关键词】习作单元 编写体例 操练形态 实践范式

 

小语统编本教材开创性地引入了“阅读介入写作”“目标指向写作”的习作单元,它有鲜明的“读写结合”特征,目的是通过以读促写,引领学生学会写作,习得语文素养。现以六上“习作单元”为例,谈谈面对这一新的单元形式,如何更好地领会编者意图,突出以读促写功能,推动习作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编写体例:“多位一体”,功能定位更加清晰

小语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学期起,“习作单元”就以一种特殊的单元组合出现,教材呈现出比较清晰的“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编排思路:“导语一处、精读课文”两篇、“交流平台”一个、“初试身心”两类、习作例文两篇和习作训练一项,这“多位一体”的板块设计成为各册“习作单元”设计的主体格局,体现了编者“贯穿写作知识、体现能力进阶、尝试读写迁移、注重活学活用”的编排宗旨。

以六上第五单元为例,本“习作单元”围绕“立意为宗”安排了精读课文两篇。与其他单元主要指向阅读理解、情感体会和方法习得的精读课文不同,散文《夏天里的成长》和小说《盼》两篇精读课文都将主要功能定位在以课文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为落实这些目标,《夏天里的成长》书后练习提示了学习路径:引导学生找中心句,理解文章如何围绕中心表达;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深入思考作者如何选择不同事物表达中心。《盼》则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事例能突出文眼“盼”,再围绕重点段落体会人物心理如何表达中心。两篇课文的书后练习均提示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指向“习作视角的阅读”。

“交流平台”针对两篇“精读课文”,以对话的形式,站在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的层面,对两篇文章进行归纳梳理。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个实践练习,通过说写结合、语言转化的方式,将单元阅读成果向写作迁移。

“习作例文”提供了写人和写景两个范例。《爸爸的计划》启发学生关注选取事例的不同角度和详略安排;《小站》引导学生理解选取不同方面表达中心要有层次。

习作要求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创设写作情境,以一个汉字为中心联想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想象故事;第二部分从“明确中心”“选取材料”“列出提纲”“同伴交流”四个方面开展习作实践。

习作单元的几个板块绝不孤立。他们以“写作知识主线化、能力训练层级化、实践过程情境化”为目标,全部指向“写作”,将“精读情境中发现表达秘妙”、“交流情境中提炼语用价值”、“模仿情境中尝试言语转换”、“习作示例中研磨实践样态”、“生活情境中操练习作表达”这五方面的功能定位和多板块的教学实践有机相融,在“发现、提炼、尝试、还原和运用”中引领学生言语能力螺旋式上升。

二、操练形态:“多维融合”,训练体系更加严谨

学生初学写作好比孩童初练游泳,计划的设定、周期的安排和体系的搭建都至关重要,哪一个阶段安排哪些训练项目,每个项目之间又有哪些呼应与衔接,都有其内在逻辑规律包含其中。纵观统编本教材的“习作单元”,指向明确、层级丰富的写作训练成为一条主线。“多位一体”的单元板块之间互相关联、有序推进,让“习作单元”成为严谨而周密的习作能力训练体系,这也让语言学习向着“多维融合”转化成为可能。

以六上习作单元为例,其中心训练点是“围绕中心表达”,以几大板块实践活动为依托,整个习作单元构筑为“多位一体”多层级训练体系。

第一层级:输入训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没有输入的吸收,也就没有输出的表达。基于这样的认识,“读写结合”成为统编本教材习作单元设计的核心原则。其中,第一层级的训练与“精读课文”紧密融合,重在通过精读课文的读写指导,为写作能力训练所需要的程序性和文体性知识提供一个基础性的输入和积累。比如,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其课后训练提示聚焦两个方面:一是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指向的是“写什么”,引导学生积累有关“立意”的写作知识;二是结合第二自然段看看描写了夏天的哪些生物,看看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指向的是“怎么写”,目的是从内容到形式,习得围绕中心意思表达的方法。这样一种以习作为指向的精读,是阅读向写作迈进的关键一级。

第二层级:平移训练。

做好“知识”向“能力”的成功转变,将教材中关于写作的陈述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可训练的程序性知识,是实现初级读写迁移的关键。比如,《盼》课后练习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的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根据训练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找生动语言——比不同写法——说精妙之处——做迁移练习”的方式将隐性的表达秘诀通过显性的呈现予以清晰化,最后再通过“期终考试试卷要发下来了,我紧张得要命”的心理活动仿写,让优质而稳定的言语范式在大脑皮层中得以固化和内化。

第三个层级:专项训练。

章熊曾说过:“把语文知识转化为教学程序,关键的一环是练习设计。”要将“迁移训练”阶段的平移式模仿练习向“脱离原型”启发的“准写作训练”进发,还需要借助“体量小、切口窄”的单项训练来衔接,而“习作单元”“初试身手”中的两项训练完全可以成为这样的过渡性支架。六上“习作单元”“初试身手”是在学生理解“文章如何围绕中心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作前热身,分为两个单项实践活动。第一个实践活动是围绕“戏迷爷爷”辨析哪些素材可用,旨在训练学生是否能紧扣“戏迷”去区别事例中提供的信息。第二个单项练习是根据提供的六个题目,选一两个进行构思选材。这两项单项练习,着眼的都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这一主旨,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反思,为学生形成“围绕中心表达”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

第四层级:迁移训练。

如果说,“习作单元”编排中,精读课文更多铺垫的是写作知识和策略,习作综合训练更多需要的是可操作的程序性知识的话,那么,“习作例文”的教学就在一定层面上承担着二者之间迁移转化的重任。以六上第五单元为例,两篇例文虽然都是都是紧紧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但在文体和风格上却大为不同。在学习例文时,要引领学生多站在例文的结构、语言、叙述方式等角度进行迁移式阅读。阅读《爸爸的计划》,可以抓住“围绕中心作者如何安排材料”这个主问题,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侧面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阅读《小站》一文,要重点体会作者通过“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叙述和表达的。同样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进行表达”,描写对象不同,文体限定不同,同一策略性写作知识在实际的操练过程中也会有很大区别。所以教师在习作例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建立范文意识,充分利用习作例文或相关课文作为习作指导的范例,引导学生发现、梳理和提炼写作知识,探索写作知识在文本演绎过程中的具体形态。

第五层级:综合演练。

叶黎明教授在《写作教学新论》中指出:伴随着写作知识从有到更高层级的“无”的转变,相应的可能是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从“知识体系”向“训练体系”的转变,探讨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富有实践性的训练体系,是教材层面的教学内容开发的难点、重点和焦点。

统编本“习作单元”的教材编排正是由“知识体系”向“训练体系”推进的创新尝试,而好的训练体系都是建立在鲜活的情境、开放的空间、清晰的任务以及适合的支架基础上的。以六上“习作单元”为例,本次习作是围绕汉字构思故事,可以从12个汉字里面选,也可以选其他的字。教材提供了图片素材,其中第一行字跟人的情绪或情感有关,易于引发学生心中特定的情思,这汉字背后的情意就是作文的立意;第二行可以由汉字勾连出个人对经历过的事件的回忆与联想。这样的写作任务就是建立在特定的情境和个性化比历基础上的,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取材空间。

在此基础上,教材也给出了明晰的训练要求: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观其形、察其义、悟其神,进而引发丰富的联想,由汉字联系到生活中发生的事或者想象的故事;要求在回忆联系的过程中,理清楚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不同的方面进行有序表达。简短的图文,字字句句饱含着训练要求,指引着训练的方向。

同时,教材还给予了必要的知识支撑:要求在写之前,拟提纲练选材;写完后,请同学读读,找中心,互修改。本次习作的难点在于围绕中心选材和构思,所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方法罗列拟写事件,比较选择重点,是一种很适宜的习作教学支架。

从习作单元教材总体编排可以看出,几个板块的言语实践活动犹如有序交织的言语训练“立交桥”: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转化是清晰的主动脉,综合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写作训练板块是盘旋而上的桥梁,各类直观呈现的过程性、程序性知识是写作能力渐进式发展的良好支架,整个习作训练“立交桥”顶层设计清晰、运转流畅,能不断促进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及写作素养转化。

三、实践范式:相辅相成,读写设计更加灵动

“习作单元”站在“习作课程”的角度设计,各板块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这个核心互相衔接,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以习作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传动链。力求“编排立体化、能力系列化、题材生活化、指导具体化、过程清晰化”为有效把握编写意图,落实能力训练目标,做好核心素养指向下的习作单元活动设计尤为重要。

现以六上“习作单元教学为例,结合实例具体探讨几大板块读写活动的设计。

1.“精读课文”——从阅读中学习表达

迁移情境,习得围绕中心表达 (以《夏天里的成长》为例)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课文是怎么围绕中心表达的?

②“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是作者对夏天的感受之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你又读出这位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受?(出示拓展资料:梁容若《夏天》)

③默读,找出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又是怎样结构段落的?

④任务情境:班级举行“我说夏天”交流分享会。对于夏天,你会有怎样不同的感受呢?你会围绕这个中心从哪些方面或选材和表达?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要发挥典范语言的应有价值,要以写作知识与能力点为切入口进行读写迁移。在“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一课的设计中,执教者在“梳理课文脉络,理解中心意思” “精读课文语言、发现表达秘妙”之后,以“围绕中心表达”为习作能力迁移点,拓展梁容若的《夏天》片段,引导学生迁移课文学习时所用的方法,发现作者是从五个方面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然后再次创设任务情境,以班级分享会上“我说夏天”为题,让学生采用中心句构段方式,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整个“精读”部分的设计强调读写迁移,突出习作编排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初步实现了读写的融合与能力的迁移。

2.“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归纳梳理,提炼方法,尝试运用

●对比交流,巩固“围绕中 心表达 “方法(以六上习作单元《交流平台》为例) 

①本单元两篇课文都是围绕中心意思写,交流两篇课文各自是如何围绕中心表达的。

②集体交流,对比解读两篇文章不同之处。

③联系自己所读课文,找出与课文有相似表达特点的例子。

④小结文章围绕中心表达的一般方法。

●迁移学法,围绕中 构思事件(以六上习作单元《初试身手》为例)

    ①自读第二题,任选一个,标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从不同方面列出合适的事例。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事例进行分类梳理。

②先同桌间相互交流,用打“√”的方法判断同桌的选材是否合适。

③指名用屏幕或展台展示所选事例,说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进行集体交流。

④小结选材思路:提炼中心意思—联结生活经验—筛选生活素材—组织语言表达。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编排在两篇精读课文之后,用以梳理习作知识, 归纳习作方法,总结习作策略,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单项练习。它在“习作单元”当中架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案例1以“交流平台”为例,通过两篇精读课文对比,梳理围绕中心表达的方法,并比较两篇课文在围绕中心表达上的不同手法,进而总结归纳出围绕中心表达的一般方法,达成由阅读向表达的初步迁移。案例2则以《初试身手》为例,通过创设微语境,将读写训练生活化,注重习作方法的运用与实践。

3“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感知方法,运用方法,形成成果

●例文引路,推敲表达(以六上习作单元《习作例文》为例)

①自学例文,推敲表达。自读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和《小站》,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步步深入表达的。

②集体交流,体会例文表达方法。(先找出例文的中心意思;再围绕中心梳理每段内容;后交流“在表达中心上有什么地方能对你的本次习作有启发或帮助?”)

    交流《爸爸的计划》中所选事例的不同角度和详略安排。

    交流《小站》的有序表达。

    ③回顾并迁移本单元前面课文学习到的有序表达和详略表达。

④学习例文和回顾课文后,修改完善思维导图提纲,尝试体现对事例进行不同方面的分类和有序表达。

围绕中心 构思提纲 (以六上“单元习作”为例)

①明确中心,列好提纲。

◇选准一个字,并用一句话写下想要表达的中心;

◇用思维导图列出每段想表达的内容以及详略安排;

◇对重点写的部分先拟几个细节。

    ②选择最感兴趣的字,在作业纸上围绕这个字,用一句话写下自己想表达的中心。

③围绕这个中心,用树状思维导图,写好每个自然段想写什么?

④个人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看看所选素材能否体现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

“习作单元”安排两篇例文,目的是为了呈现单元写作知识在不同描写对象和文体中的不同表达效果。本单元的两篇例文的功能也直指写作,它借助旁注和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围绕中心进行表达”。本单元的例文运用不是一次性的,它可能成为学生多次回顾、对照与模仿的范例。而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开放性强,易于引发学生的联想,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围绕中心有序表达”习作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此项训练,也是在本单元学习、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是单元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现

习作单元 ”是教材改革之路上的新生事物,它集系统性、关联性、 实践性 和发展性为一体, 是指向某一明确习作要素的结构化、阶梯化的 综合性 实践活动, 它的创新价值和操作空间还有待广大一线教师通过实践进一步挖掘。只有站在习作素养发展的高度去思考和探索,就一定能找到适合学生语文能力生长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梁昌辉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什么、怎么教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8年10期

2.吴勇 习作单元,“读写结合”教学的新走向  《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年第4期

3.叶黎明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M].2012.12

分享到:
【打印正文】